一、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制度的实施困境
1. 法律体系不健全。
2. 调整制度不规范。
3. 监管制度不足。
4. 公众参与度不高。
5. 配套制度不完善。
二、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制度的理论重述
1. 生态环境保护红线的概念解析。
2. 生态环境保护红线的性质解析。
3. 生态环境保护红线的多重意义。
三、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制度的完善路径
1.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红线的法律体系。
2. 规范生态环境保护红线的调整方式。
3. 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红线的监管力度。
4. 创新公众参与形式。
5.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配套机制。
文章摘要:为加强保护生态环境,我国《环境保护法》中明确规定“生态环境保护红线”制度,但在法律适用中也暴露出相关法律条款规定过于抽象、不利于操作的问题。因此,应当基于法秩序统一原理进一步明确生态保护红线的操作制度,包括生态保护红线的监督主体、调整事由、调整程序、责任追究等;并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,如生态补偿制度、干部责任追究制度、公众参与制度等。
文章关键词:
论文分类号:D922.68;X321